網頁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Ghost in the Shell,很難不無聊的雜念


這真的是機器人,不是本人。
最近有位香港設計師(點我看影片)用了萬把塊的成本仿照陳慧琳的樣子做了一尊機器人,即使沒有任何人工智慧,只有簡單的臉部表情,還是可以看出(男)人對「機器人」那種異常的熱情和憧憬,不過,為什麼「機器人」非要做成人型呢?「機器人」做成吸塵器的形狀不行嗎,畢竟半夜起床尿尿,燈一開房間坐尊陳慧琳應該會讓我來不及走到廁所,所以人類對於機器人的執著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我想多數應該是從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等創作來的靈感吧?

「科幻創作」與「科學發展」一直以來存在這一種互為開端、或又互為基礎的關係,而很多時候,「科學發展」會以「科幻創作」為藍本一步步實現本來屬於無邊幻想的創作,機器人科技的發展,就是科幻與科學互相影響甚深的例子,假設真有這麼一天,機器人科技可以成熟到「他們」在街上走來走去你卻分辯不出他是「人類」或是「機器人」,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人類又該以什麼樣的心情來看待這些「人造物體」?莫名的處於優越地位上或是平等以待?



似乎「未來世界會出現完美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已經是許多科幻創作中對於未來既定的描述,不論是由艾西莫夫的機器人短篇改編的電影「機械公敵」或是爆米花電影「魔鬼終結者」以及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有不勝枚舉的創作都假設並合理化的描述了這種情況:人類和機器產生了超乎常理的情感牽絆,這種種未來人類面臨到新型態的社會關係很有趣,如果「人類」與「機器人」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自然生命體」與「人造生命體」的界線又該如何清楚的被劃分呢?

被近代的科學家定義為生命基礎的蛋白質,在靈魂學中卻並不全然代表「生命」的構成因素,在這個與科學背道而馳的學說中,有了代表精神的「靈」和代表生命力、肉體的「魂」兩相結合依存,「生命」才能被定義和完整。而自然的生命體中因為有「靈」(精神)的進駐並透過「魂」(肉體)顯現於外在因此可以這樣被(廣義的)定義:凡是一種有獨立思考能力、可依經驗行動和做出判斷的自由生命個體,便是一種當然生命體,「人類」是,「動物」也是。

假設往後科技的發展,可以開發出完全模擬人類大腦運算的人工智慧(A.I.),並可以驅動完全實用化的生化軀體、生化四肢,進而讓「生命」成為一種從無到有、可以完全操控、干預的科技化製程,那麼,當這些由CPU、電池、齒輪、電線、生化技術組成的生命體通電後AI開始運算並將眼睛睜開的瞬間,是否代表「靈」會從虛無中橫空降臨到這個不屬於自然生成的人工製品上?理性上我們會給予否定的答案,由自然法則憑空降世的自然生命體,是一連串超乎理解的運作規則,人類自然也無法加以介入、干涉。


然而,當人類有能力以另一種科技力量造出跳脫自然法則拘束的人造生命體,並且透過精密的人工智慧來表現「靈」的特性,以及毫無破綻的外觀和生化軀體來表現「魂」的外在,那這些人工生命體是否可以稱為一個完整生命體呢?就行為來說,「人造生命體」基於成熟的A.I.運算,一樣擁有獨立思考能力,一樣會依經驗行動做出判斷,的確符合大部份「自然生命體」在外觀上的特性,但在實際的定義標準下,它們只是有完美邏輯運算的人造物,而「侵犯神的領域」是一種根深蒂固於道德上不容許的範圍,所以客觀來說不會有人覺得任何類型的「人造生命體」夠資格稱為定義上的生物,它們只是很接近生命行為表現的「東西」--但,即使理性上人類不能認同它是一種生命,但感性上呢?


風靡全球的「小叮噹」(否認它改名叫多啦A夢)是一個大家感性上會接受的例子,「小叮噹」就是一尊純人造的機器人,沒有「靈」的進駐,所有表情反應全是人工智慧運作的結果,在未來科技成熟的前提下,如果「人造生命體」的外觀與一般人類沒兩樣,會說話,有情緒反應,即使這些只是一系列完美運算的人工智慧表現,但對於情感複雜的人類來說,要完全將之視為無生命物體並不容易,畢竟人類並不只會對「自然生命體」產生無法割捨的情感:即使是一張黑白照片、一張父親坐過的搖椅,一個幼時陪伴著長大的洋娃娃,因為回憶所以會產生情感,這種寄宿在冰冷物體上延伸出的情緒,似乎在理性上毫無意義,但在感性上卻又理所當然。


所以,在感性的基礎上,「靈」或許不存在於「載具」本身、不只侷限於活生生的「自然生命體」裡,「靈」或許存於第三者的觀察中,那是一種情感的投射,在這樣的作用下,黑白照片中的人物勾起了觀賞者的情緒波動,父親坐過的搖椅成為捨不得丟棄的回憶,幼時陪伴著長大的洋娃娃有了生命,這時,「生命定義」下所需的「靈」與「魂」就不再那麼絕對,也因為有了情感的投射,即便「人造生命體」實質上並沒有「靈」的進駐,但人類可能會將之以一個擁有「靈」與「魂」的物體視之,就如「大雄」和「小叮噹」的關係一樣,況且它們的外在比之單純的物體來說更複雜,更趨近於「人類」。


如果有一天我的抽屜冒出一尊「小叮噹」,我應該不會忍心的五花大綁他然後去Yahoo奇摩當件物品給他拍賣掉吧?所以,「靈」的進駐是生命體必要的條件嗎?或許在那個大概我已經遇不到的未來不是那麼的絕對,至少在情感上不是那麼絕對。就如「小叮噹」的人工智慧雖然是一種人類行為的擬態而稱不上「靈」,但對於「大雄」來說,「小叮噹」卻等於是一個擁有「靈」寄駐的個體,因為有了情感的附著,有了依戀,靈魂便得以存在!



....真實世界從抽屜冒出來的小叮噹應該長這樣.. (...小偉我對不起你)




註記
雖然以現在看到的技術力要做到完全模仿人類到毫無破綻的機器人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光是皮膚材質的模擬就很難了,更別提會學習並從中累積個人經驗的人工智慧,「和人類一模一樣」這個門檻可能真的太高了點,不過至少還算是一個努力的方向,HONDA著名的ASIMO就是一個比較靠近我們時代的例子,他有簡單的AI,它能平穩的用雙足站立、行走並執行一些設定好的簡單工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其中包含的複雜技術、機器人本身要經過極其複雜的運算卻是一點也不簡單),這些以人類的型態為基礎的擬態機器人,是一種人類隨著科幻小說的藍圖在科學理論中加以實現的感動。

或許這一切其實到最後不可能實現,不過,由「趨近於人類的機器人」這點延伸出去的假設非常另人著迷,想像一下不會痛假設一下也不會死,先想一個你人生中最親密的朋友或是伴侶,有天他突然跑來跟你承認他其實是機器人,型號是「要你命3000型」你會因此封鎖他MSN嗎?

沒有留言: